一、宏觀經濟
1、統計局:2024年1月,制造業PMI為49.2%,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非制造業PMI為50.7%,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綜合PMI為50.9%,環比上升0.6個百分點。
2、上證報:1月30日,31個省份2023年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全部出爐。有17個省份GDP增速跑贏全國,西藏、寧夏、甘肅等地GDP增速超過6%,廣東、山東、浙江等地GDP邁上新臺階,多個省份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3、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碳排放權交易是通過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助力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
二、金融市場
1、中證報:監管部門近期調整更新了證券公司白名單評估標準。最新評估標準分為股權結構和經營管理、合規內控、風險控制、同業競爭、受處罰情況和其他等六部分內容,框架與舊版標準基本一致,但細化了每項內容的具體要求。
2、央行:2024年1月,對金融機構開展常備借貸便利操作共28.12億元,其中隔夜期1.12億元,7天期10.00億元,1個月期17.00億元。期末常備借貸便利余額為27.00億元。7天、1個月常備借貸便利利率分別為2.65%、2.80%、3.15%。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共9950億元,期限1年,利率為2.50%,較上月持平。
3、金融監管總局:發布《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辦法》《個人貸款管理辦法》。流動資金貸款是指貸款人向法人或非法人組織發放的用于借款人日常經營周轉的本外幣貸款,流動資金貸款不得用于股東分紅,不得用于金融資產、固定資產股權等投資,不得用于國家禁止生產、經營的領域和用途。
4、證監會:近期股市持續波動,部分不法分子非法牟利,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證監會加大交易行為監管力度,豐富線索篩查手段,統籌安排專項核查,加強“穿透式”交易監控,運用多維技術手段收集市場情報,會同公安部開展聯合研判,發現多起涉嫌操縱市場惡意做空案件。嚴懲操縱市場惡意做空,切實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三、產業聚焦
1、央行上海總部:截至2023年底,上海地區已認定的需要調整利率的存量首套住房貸款余額為2693億元、27.19萬筆;已調整2692億元、27.18萬筆,占比均為99.96%,下調幅度約為54BP,合計為享受到利率下調的借款人每年節約14.5億元利息。
2、上證報:1月30日,國開行向城中村改造項目發放首批專項借款90.8億元,涉及廣州、鄭州、濟南、南京、石家莊等城市近百個項目,惠及村(居)民超過10萬戶,建設安置房23.84萬套。
3、市場監管總局:實施一批標準穩鏈重大標志性項目,聚焦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北斗規模應用等重要產業鏈,攻關制定人工智能安全、駕駛輔助系統等關鍵環節技術標準,加快推動自主技術向自主標準轉化,構建與產業鏈相適配的標準體系。
4、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2023年世界汽車銷量達到8918萬臺,同比增長11%。12月達到820萬臺,同比增11%,較2017年12月仍稍低5%,處歷年的次高位水平。中國車企的世界份額38%,全年累計份額達到34%。
5、發改委等三部門:實施非化石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在“十四五”省級人民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中,將可再生能源、核電等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從各地區能源消費總量中扣除,據此核算各地區能耗強度降低指標。
6、澎湃新聞:隨著全國多座城市陸續公布首批房地產項目融資“白名單”。截至目前,融創已有超過90個項目入圍第一批“白名單”,包括北京、天津、成都、重慶、鄭州、沈陽、青島、武漢、昆明、西安、太原、西雙版納等20城市都已落地。
四、國資動態
1、經濟參考報:近期,地方密集發布2024年重點項目清單,敲定具體投資領域和項目建設計劃。多地大力拓展產業類項目,產業投資較上年有較快增長。“著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成為各地2024年經濟工作關鍵詞,多地強調要抓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進一步擴大產業投資。
2、財政部: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1.68萬億元,同比增長6.4%。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27.46萬億元,同比增長5.4%。證券交易印花稅1801億元,同比下降34.7%。
3、財政部:2023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70705億元,同比下降9.2%。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418億元,同比增長7.1%;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66287億元,同比下降10.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7996億元,同比下降13.2%。
4、證券時報:近期國資委表示,2024年,在前期試點探索、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將全面推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截至2月5日,近一周即有24家央企上市公司迎來機構調研,其中包括中工國際、中鋼國際、中國海誠、中色股份等不少“中字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