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經濟
1、稅務總局:年初以來,財稅等部門先后兩批發布了延續和優化實施的稅費優惠政策,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1.2萬億元,加上繼續實施的留抵退稅政策,預計全年可為經營主體減輕稅費負擔超1.8萬億元。
2、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對穩增長穩就業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審議通過《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 (草案)》。要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引導企業深入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和東盟等區域市場。適時出臺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推動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
3、國務院辦公廳: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和《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決定成立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組織和實施,協調解決普查中的重大問題。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任組長。
4、央行: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1.4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59.02萬億元,同比增長10%。 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3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
5、統計局:3月,CPI環比下降0.3%,同比上漲0.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4%。環比來看,豬肉價格下降4.2%,影響CPI下降約0.06個百分點;PPI同比下降2.5%,環比持平。
二、金融市場
1、央行:要進一步提高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攻堅能力,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全力做好現金供應保障,提高回籠人民幣處理效率,持續做好反假防偽,優化紀念幣發行管理,不斷提高現金服務水平。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持續完善頂層設計,積極探索應用創新。加強制度建設,提高貨金保衛工作規范化水平。
2、中證金融:下調證券公司保證金比例。將轉融通保證金比例檔次由兩檔調整為三檔,其中,資信優質的公司,保證金比例由20%下調至5%;資信良好的公司,由20%下調至10%;其余公司由25%下調至15%。為進一步降低做市借券業務成本,促進做市業務發展,對科創板做市借券保證金比例同步下調,資信優質的公司由10%下調至5%,資信良好的公司由15%下調至10%。
3、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與核準制相比,實行注冊制不僅涉及審核主體的變化,更重要的變化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理念的變化。二是把關方式的變化。三是透明度的變化。四是監管執法的變化。實踐表明,注冊制改革是一場觸及監管底層邏輯的變革,刀刃向內的變革,牽動資本市場全局的變革,影響深遠。
4、證券時報:當前部分中小銀行存款利率調整,并不會推動4月LPR下調。這是一季度各家銀行“開門紅”活動結束后的利率回調舉措,也與目前的經濟回暖大環境有關。考慮到目前銀行負債端儲備較為充足,維持高息加力攬儲的必要性不強,也為存款利率的潛在調降提供了可行性支持。
三、地產聚焦
1、稅務總局:1-2月,房地產業銷售收入由負轉正,同比增長2.3%,較去年全年加快19.5個百分點;3月增速進一步提升,同比增長17.9%。一季度,商品零售平穩較快恢復,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6%,較去年全年加快了3.4個百分點。
2、中國基金報:近期有機構REITs業務“零費率”報價驚現市場,折射出這一萬億級賽道的競爭的激烈程度。業內人士認為,“零費率”報價是市場供求因素導致的結果,一方面是各路機構群雄逐鹿REITs業務,另一方面也顯示出當前市場的存量業務相對于產能供給來說比較稀缺,因此造成了個別機構為了落地業務而采取比較激進的收費策略。
四、國資動態
1、發改委:公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自6月1日起施行。政府投資項目,需取得節能審查機關出具的節能審查意見。企業投資項目,建設單位需在開工建設前取得節能審查機關出具的節能審查意見。未按本辦法規定進行節能審查,或節能審查未通過的項目,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2、央視新聞:二十屆中央第一輪巡視將對30家中管企業、5家金融單位和體育總局開展巡視工作。金融領域方面,中央第五巡視組完成了對國開行、農發行和中國人保集團的進駐工作,中央第六巡視組完成了對光大集團、中投公司的進駐工作,將開展為期兩個半月左右的巡視“回頭看”,推動解決金融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
3、上證報: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重大項目建設春潮涌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9日,有14個省級行政區公布一季度重大項目建設情況,開工建設項目共計12571個,投資金額接近7萬億元。同時,多個城市正積極組織開展新一輪重大項目建設。
五、研報精粹
東海證券研究稱:社融結構改善。3月金融數據總量結構上雙雙改善,此前偏弱的居民貸款明顯回暖;企業貸款維持強勁。結合當天發布的通脹數據來看,反映出的現象是投資需求整體偏強,而消費需求可能強在場景恢復后的服務業消費,商品消費表現仍然偏弱。此外,如房地產銷售等是否存在積壓需求集中釋放所帶來的高增,仍需持續觀察,M2M1剪刀差的擴大也存在對資金空轉的擔憂。應理性看待通脹的“冷”和金融數據的“熱”,經濟復蘇仍需政策呵護。而資金空轉的現象可能并非降息能夠解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仍將發揮主要力量。